花式“硬防晒”确有必要吗?

2023-08-25 02:43:50来源:中国城乡金融报


【资料图】

■李梦溪

近期,我国多地气温频频突破40℃,不少地区刷新当地同期观测史上气温极值纪录。今年7月,世界气象组织宣布,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现象(一种反常自然现象,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水出现显著增温),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。

就像动物在地震前搬家一样,人们亦从频繁创新高的气温中意识到,要想不在夏天被“炙烤到焦黑”,必须采用一些更周全的防晒方式。与涂抹防晒霜等“软防晒”不同——太阳伞、防晒衣、帽子、墨镜等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的“硬防晒”装备,悄悄成为人们对抗紫外线焦虑的必要储备。

“黑科技”防晒,究竟是不是“智商税”?

打伞、穿衣等防晒方式利用了遮挡物对紫外线进行反射和吸收。以防晒衣为例,防晒指数值(UPF)大于40,且紫外线(UVA)透过率小于5%的产品可满足日常防晒需求。部分产品打上了“冰丝、全波段、原纱”等“黑科技”宣传名词,价格水涨船高,实际防晒效果与舒适性也并未较同价位产品有明显提升,因此这些词噱头的成分更大,消费者无需将其作为挑选硬标准,选择锦纶+氨纶混合面料的防晒服即可有良好的产品体验,不必依赖部分品牌“黑科技”。当然,随着面料和材料技术的不断改进,防晒服饰在着眼于舒适性和防晒性能平衡的同时,应更加注重设计和美学,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。

“裹成粽子”出门,从过度防晒看外貌焦虑也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。

可以看出,防晒俨然已渗透到各类场景,日常通勤、户外旅行“全副武装”是常态,还有人上了“双保险”,涂抹防晒霜加穿戴,甚至有人披上“黑袍”,完全将皮肤隔离于阳光之外,仅是出门取快递、扔垃圾也要做好防晒工作。“过度防晒”的概念也掀起了讨论热潮,有人认为这是个人选择,无可厚非;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趋于病态的极端;关于“黑袍”更是愈演愈烈延伸成为讨论女性出行自由的争议性话题。

不难发现,各类防晒产品关键词为“皮肤抗衰”“美白”“抗氧化”等,均为女性更加关注的话题。这些都和我们目前的外貌审美息息相关,见不得皮肤丝毫晒黑的过度防晒,其实是一种被大众审美裹挟的外貌焦虑。其中不乏商家的资本创造和观念植入,背后的逻辑是只要购买各类防晒产品,“严丝合缝”的出门就能做到皮肤美白和延缓衰老,无疑放大了防晒焦虑,从而让人更容易陷入消费陷阱,便于商家逐利。

实际上,适当晒太阳可增强体质、补钙、缓解压力、促进新陈代谢和维生素D合成等,还具有促进儿童发育、预防佝偻病的功效。因此,面对太阳我们大可不必“如临大敌”,在确保身体无不适的情况下,不妨适当沐浴阳光,毕竟健康的体魄才是生活的长久之道和我们的永恒追求。

标签:

今日热门
More
生意
返回顶部